龙机传承3_龙机传承2

admin 2020-09-29 手游开服表 80 ℃ 请在这里放置你的在线分享代码
正文

来源:台海网

1998年,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带领训练结束后的全体队员走出腾飞馆。陈明杰 摄

俯瞰漳州体训基地。 漳州体训基地供图

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是全国主要排球训练基地之一,有着中国女排“娘家”、“世界冠军摇篮”等称号。1972年,中国女排从漳州体训基地的简陋竹棚里起步,踏上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夺取冠军的征程。40多年来,先后获得10次世界大赛冠军的中国女排,47次到漳州集训,几乎每次大赛前都在漳州体训基地进行强化训练,这里的一砖一瓦皆见证了中国女排多年来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2019年9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十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以全胜战绩卫冕,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载誉而归的中国女排代表时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

今年3月,漳州体训基地入选全省百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而女排精神也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

漳州体训基地草创时期的“竹棚馆” 顾化群 摄

竹棚起步 精神萌芽

时光回溯到1972年。为发展排球事业,国家体委决定在南方建立一个排球训练基地,几经考察,初步选定了“领导重视、群众喜爱、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漳州。

10月底完成选址,12月就要投入训练,时间紧迫且建设资金有限。为如期迎接冬训,漳州组织群众义务劳动,仅用23天,就盖起一座有6块平整场地的“竹棚馆”,并整修了附近4块场地。所谓的“竹棚馆”,是用漳州本地竹竿为架,“谷打”(一种竹篾席)、油毛毡为顶,地面由黄土、石灰、细沙三者合一(俗称“三合土”)夯实而成。

1972年冬天,全国12支排球队(6支男排、6支女排)会聚漳州,开始中国第一次排球大集训,来的队员大多是十五六岁的排坛新苗。

草创阶段的漳州体训基地条件十分艰苦。当时,运动员住的是木板房,训练在“竹棚馆”和附近的室外场地,途中要爬过古城墙,经过连片的农田、积粪坑。集训时,喝的水是驻漳空军某部用车到九龙江拉回的,洗澡在龙机厂、毛纺厂等处,还需要有人在外面“放哨”。

当时每天训练时间长达8~10小时,运动员们大汗淋漓,一天要换好几套衣服。碰上阴雨天,衣服晾不干,工作人员就燃起木炭、架起竹笼,连夜将几十件洗过的湿衣服烘干,及时送到队员房间。

训练条件更加艰苦。对于排球运动,滚翻救球是家常便饭。多次翻滚后,“三合土”一层层被磨掉,垫底的煤渣裸露,女排姑娘们的衣服蹭坏了,大腿和肘部也划破了,睡觉时伤口渗出的脓血和衣服、床单黏在一起,翻身时被生生扯开,半夜痛得哭出声来。即便如此,运动员们还是咬牙坚持训练。

“竹笼+炭火”是当时女排冬训时自制的衣服“烘干机”。 漳州体训基地供图

如今,40多年前的“竹棚馆”早已不在。但老一辈人仍记得“竹棚馆”内张贴的口号:“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

1973年,国家体委正式开始投资兴建漳州排球训练基地。基地建成后,国家体委每年组织一次全国女排在漳州集训,各队集训后的身体素质、成绩都有显著提升。郎平、林国清、陈亚惠等名将的摸高新纪录就在这里产生。

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 蔡文原 摄

祖国至上 女排腾飞

1976年,经过5次大练兵,当时的中国排坛水平飞速提升,国家体委决定重新组建中国女排,由中国男排主力二传袁伟民挂帅,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当时的中国女排比赛成绩在世界上只能排第14位。袁伟民暗下决心,要吸取世界强队的长处,组成一支具有独特风格的队伍。一到漳州,他就到集训现场考察,向各队教练要人,最后从全国女排队伍中挑选出了杨希、张蓉芳、曹慧英、孙晋芳、陈招娣、张洁云等12名运动员,组建起新一届中国女排,并定下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出成绩”的目标。

袁伟民明白,中国女排的弱项在于力量,只有适应同男排的对决,才能在赛场上更好地应对其他国家女排强队。为此,他调整了训练方法,引进一些男排战术,请来男排队员为中国女排当陪练。

女排队员们在袁伟民的带领下,每日出早操训练体力,日训三次,时间达8小时以上,晚上不加练时,也要进行技术讨论、看技术录像或者谈心。通过刻苦训练,中国女排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显著提升。

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随着郎平最后一记重扣,成千上万守候在电视机、收音机前的中国人欢呼雀跃。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冠军,这也是我国“三大球”项目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此后,中国女排又连夺1982年女排世锦赛冠军、1984年奥运会女排比赛冠军、198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和1986年女排世锦赛冠军,成就了世界女排史上首个“五连冠”。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一次次登上世界体坛巅峰的中国女排为国争光,让国人重塑民族自信。

中国女排夺取“三连冠”后,漳州市政府在市中心建了一座由中国女排塑像、丰碑和拼搏壁画组成的“三连冠”纪念碑。1985年,郎平代表队员在“三连冠”纪念碑奠基仪式上说:“中国女排是在漳州组建、起飞的,纪念碑虽然以女排的形象出现,但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为适应排球现代化训练需求,让“腾飞”的中国女排有更好的训练条件,漳州在市中心留出50亩地作为体训基地北区,于1986年开始兴建中国女排腾飞馆及生活配套设施。但因当时“三材”价格一路上扬,出现资金缺口,工程一度停滞。漳州市委市政府广泛发动群众捐款,没多久就筹集500万元,补齐了资金缺口。

1994年,工期长达8年、总投资1900万元、占地4800平方米的中国女排腾飞馆终于落成。中国女排宿将应邀回漳参加剪彩仪式,在腾飞馆前种下圆柏树,纪念过去,寄望新一代女排再次腾飞,为国争光。

如今的漳州体训基地,每年仍然会迎来全国各省、市排球队,年均接待集训、比赛人员30多批次,女排精神还在一代代排球人身上传承着。

记者手记

弘扬女排精神 建设富美新漳州

□本报记者 黄如飞 苏依婕

40年前,首次夺取世界冠军、登上世界体坛巅峰的中国女排,让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向世界证明了自己。从“竹棚馆”到“腾飞馆”,漳州体训基地记录并见证着中国女排的拼搏之路。经历一代代女排人的传承、发扬,女排精神早已超越了体育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2年,漳州组织群众义务劳动,仅用23天就盖起了“竹棚馆”,体现了漳州人民热爱女排、支持女排的朴素“娘家情怀”。而如今,女排精神也已深深地融入漳州沃土,成为当地人的精神坐标。

多年来,漳州一直把弘扬女排精神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市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网络等活动,让女排故事得以广泛传播,让女排精神得以继承弘扬。

本文TAG: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传奇手游发布网站